县领导深入伊通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第33个全国助残日活动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逐步形成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促进伊通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伊通满族自治县教育局深入伊通满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2023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活动共有七项流程:县领导参观调研、为县领导献花环、学校领导致辞、学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与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互赠锦旗、文艺演出。
县级领导参观调研
孙立阳书记亲切的与特教孩子们打招呼
县领导和嘉宾们参加现场活动
特教学校的学生给与会领导佩戴花环
学校领导致辞
学生代表发言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与特教学校互换锦旗。
调研中,孙立阳实地查看了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详细了解了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团建设等情况,参观了学校虚拟互动教室、室内动感单车和实验艺术康复教室、海豚屋等功能教室和师生美术书法作品、手工创作、烘焙制作等成果展示,走到孩子们中间,为他们的精心之作点赞。
孙立阳强调,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各相关部门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沟通对接,给予残疾儿童更多关爱,努力把特殊教育事业办得更好。学校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残疾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康复条件。全县少年儿童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知识、加强体育锻炼、涵养高尚品德,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展演、交流等形式,充分展示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使广大残疾人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伊通特教相关领导表示: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帮扶和支持、离不开社会爱心团体的公益善举和爱心奉献,正是在各行各业和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学生代表表示: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们亲自点燃的火花;家长代表表示:各级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及全体特教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残疾人士的关注与关爱,他们用真诚点亮黑暗世界的迷茫,用真心敲响无声世界的惆怅,用关爱填平坎坷的人生道路,用爱心补全并不完美的人生。
调研结束后,孙立阳等领导还同师生们共同参加了第33个“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活动文艺演出内容精彩纷呈——诗朗诵《长征》《沁园春·雪》、音舞表演《同心向党》等节目在展现才艺的同时也充分诠释了残疾同学们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大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手语舞《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师生合唱《早安,中国》,展现了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日常,饱含着老师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贴心,博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学生诗词朗诵《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师生表演歌伴舞《中国人》
学生奥尔夫器乐合奏《童心向党》《亲爱的宝贝》
师生表演情景再现《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教师手语大合唱《早安隆回》《阳光总在风雨后》
融爱助残,共享阳光。残缺的身体也可以舞出绝世的舞姿,也可以奏出人间的绝唱,也可以书写盛世巨著,也可以跨越万水千山,伊通特教的学生以精神为翅膀,以毅力为食粮,以拼搏为斗志,以向上为座右铭,他们就是生命的胜利者,全国助残日,用心帮助他们,用心为他们鼓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精彩呈现,温暖与真情也不断激荡着嘉宾们的内心。
此次活动是特殊孩子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见证,也是特教学校一路走来付出守候的缩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伊通特校学子们必将胸怀感恩、勤奋学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未来。
县级领导孙立阳、赵云安、高跃永、李彦龙、费东佐、胡冰洁、崔艳辉及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编办、残联、人社局、卫健局、审计局、妇联、团县委、红十字会、融媒体中心、永宁街道等相关部门和投控集团一把手、总工会副主席、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央储备粮伊通直属部有限公司、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致远口腔、小桔灯教育、县工商联企业家等嘉宾,教育系统各中小学校(园)负责同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加了活动。(刘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