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列入重大行政决策的公示
按县委县政府31345总体布局,结合《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总体规划(2017-2030年)》我单位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库仑大路以北,索家屯以南,长营大街以西区域地块建设净水厂一座。
净水厂总占地面积49123㎡,建设期3年,总投资5.7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日处理能力6万吨净水厂一处、二次增压泵站5处、智慧水务工程(包含水厂端、泵站端、管线端、用户端软硬件建设)、输水管线0.729公里,供水管线140.153公里。
按照《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的要求,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已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启动并执行,并于 2021年4月25日通过伊通满族自治县司法局合法性审查。2021年4月25日经县政府七届【135】次常务会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5月31日经县委 2021年第16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7月10日完成县人大备案。
特此公示!
伊通满族自治县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8月20日
关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的解读
目前伊通县全县城乡用水均采用地下水,目前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但是由于地形条件处于半山区,除伊通县城区采用井群联合形成规模化供水外,其余各乡镇及周边村屯大多依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同时工程联网少,多为单屯或多屯采用一眼深水井供水,因此造成小型集中工程较为分散且数量较多,且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目前由于人均用水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供水工程水量已出现短缺,为了有效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继续寻求稳定且有保证的水源供给伊通县居民用水,因此本工程及本工程“配套工程”建设后可将伊通县内约95%的人口用水水源调整为“中部供水二期”伊通支线水源,既是对推进中部工程工程建设并发挥效益的重要举措,亦是减少伊通县地下水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目前伊通县全县农村均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水源为深井地下水,各独立工程水源较为单一,缺少备用水源,若遭遇特殊气候或水源工程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当地供水安全;相较于地下水源,本工程采用水源更稳定,通过规模化建设也会进一步提升伊通县农村饮水安全。
根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十四五期间伊通满族自治县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本工程作为基础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建设是推进伊通满族自治县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保障。根据《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要力促水资源战略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培育资源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环境压力;积极进行制度建设,有效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因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保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城乡规模化供水进程的必要条件。
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乡村与城市的最显著的差别之一,是城乡差别发展最明显的后果。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把农村道路、引水工程、电力网、信息网、水利设施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建设落实到位。因此为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最终实现打破城乡差别化壁垒,实现基础设施无差别化是必经过程。
为了让农民在供水方面享受“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的“四同”待遇,最终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建设单位提出建设本工程,伊通县政府也计划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列为伊通县的民生工程,这也是伊通县市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完成后,伊通县将拥有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优、管理科学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该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用三年时间,新建一座水厂,规模6万吨每天,采用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的水作为水源,供水规模达到每天6万吨,实现“大水源”联通“大水厂”、“大水厂”联通“大管网”,围绕中心城区向乡镇农村辐射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大格局,打造“同城、同网、同质、同价”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伊通县城乡居民提供均等、优质的供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