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5-07-27 09:06:00   来源: 经济局

伊通满族自治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依据《伊通满族自治县工业规划纲要》,为在未来五年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实现产业整体跃升,特制定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规划。

  一、“十一五”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发展总结

  伊通满族自治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十一五”期间得到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截止2013年底统计全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企业发展到46户,总资产达20亿,实现产值34亿元(全口径);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实现产值33.5亿元,利润7.594万元,税金1002万元,分别比“十五”末期增长486.4%、200.52%、108%,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伊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5.1%,利润占全县工业利润的19.2%,税金占全县工业税金的13.1%,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有以下二大特点:

  (一)基础条件具备

  伊通距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48公里,是一汽较早的关键零部件配套基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大批为一汽集团公司配套的企业,重点为车身模块、环境模块、转向传动模块、行驶模块、制动模块、发动机附件系统的六大汽车零部件模块二、三级配套产品,主要配套产品有:旋压车轮、特种车轮、军品车轮、矿山车轮、型钢车轮、硅油风扇离合器、汽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柴油粗滤器、燃油滤清器、机油限压阀、汽车内饰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汽车高压胶管、橡胶密封件、汽车纵樑、轮毂、刹车鼓、高压燃油泵、精密铸件、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和模具等产品。其主要标志为:

  一是经济总量增长较快。全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企业已达46户,从业人员达6300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资产达20亿元,实现产值2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7.9%。

  二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伊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生产的282型汽油滤清器、伊通吉林伊特胶管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钢丝编织胶管荣获部优产品;伊通车身部件厂生产的“伊身”牌车轮总成、伊通洪达车轮有限公司生产的“洪达”牌车轮总成、伊通立新汽车配件厂生产的“立新”牌车轮总成等。9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其中5户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体系认证,并有效运行。现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4项,伊通汽车零部件基地产品除为一汽配套外,还为山东、青岛、陕汽、北方奔驰、北京欧曼、切诺基等多个汽车厂家配套及社会维修,社会维修量占全国的20%,部分产品随整车出口到越南、老挝、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伊通被省“十一五”规划确认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并且成为全国车轮的集散地。

  三是产品体系较为完善。全县车轮生产形成了轻、中、重型各种规格型号的汽车车轮及其总成五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年生产能力已达200万套。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为车身模块、环境模块、转向传动模块、行驶模块、制动模块、发动机附件系统的六大汽车零部件模块二、三级配套。

  (二)比较优势明显

  一是政策优势。2005年省政府已将公主岭、伊通、舒兰三个市县的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纳入全省“十一五”规划之内,优先扶持发展。这为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08年6月伊通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经省经委核准。2009年伊通汽车零部件特色工业园区成立,2013年关于公布2013年度(第十六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吉工信办联【2013】56号)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01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伊通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区为吉林省第四批吉林省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吉政函【2014】19号)。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一汽集团在全国继续强势做大,将形成400万辆生产能力,都为伊通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伊通把汽车零部配套基地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鼎力支持。2000年成立了车轮企业协会,2006年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办公室,正在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构筑平台,并出台了相关扶持车轮企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

  二是区域优势。伊通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春、四平、辽源、梅河口等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吉林省东南部4个地区、16个市县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伊通距一汽仅48公里,符合50公里汽车零部件配套半径要求。为长春“一汽”供货只需半个小时,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及时供货并跟踪服务,有利于围绕“一汽”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三是发展环境辐射优势。一汽集团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2005年汽车产销量达到107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省有400多家企业为一汽等整车配套,年配套产值超过300亿元。从一汽集团发展战略上看:中重型车换型、扩能,为伊通零部件配套基地企业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企业有机会进入“一汽”模块化供货体系之中;一汽在整合过程中必然扩散一部分零部件。因为伊通正处于50公里配套半径之内,只要企业按照模块系统找准位置,在系统内跟踪模块开发产品,为系统供应商服务。伊通的风扇离合器、汽车滤清器、制动器、冲压件、压铸件、铸造件、载重车纵梁、旋压车轮、汽车内饰材料等产品就有进入“一汽”七大系统模块之中的可能性,伊通就能吃上一份有分量的“蛋糕”,伊通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就要靠一汽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产业集群优势。为了解决全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升级换代慢、基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成立工业研究所并组建了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为基地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过30年的发展和调整组合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企业集群。主要企业有:伊通车身部件厂、伊通立新汽车配件厂、伊通洪达车轮有限公司、伊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伊通吉林伊特橡胶有限公司、伊通华通车轮有限公司、伊通吉林锐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伊通四通车轮有限公司、伊通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伊通新钢车轮有限公司等。

  (三)制约因素

  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产业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内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配套企业仍处于引进和仿制阶段,多数配套企业依靠主机厂提供图纸;关键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简单件多、核心件少;配套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能力弱,研发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缺乏竞争优势。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配套基地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大型配套企业少,专业化配套体系尚未形成,有些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经济规模。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产品水平和附加值较低。专用汽车零部件类别不全,品种少,多数企业从事低水平的生产,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生产能力分散,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三是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一方面表现为零部件配套率不高。伊通汽车零部件为一汽配套率仅占3%左右,与发达地区l.7:1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表现为物流、信贷、金融、保险、营销、租赁、旅游、文化、体育等汽车衍生产业组建不久或刚刚起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配套基地产业的发展。

  四是模块化配套能力低。表现为七大模块配套能力没有形成,配套产品是大部分都是二级、三级模块,一级模块产品配套能力发展缓慢。

  (四)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产业也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态势,年平均都以两位数增长,产能实现了翻番,形成了多品种系列的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企业生存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尽管汽车产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只要坚定信心,正确把握机遇,就能够克难而进,实现全县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产业的跃升。

  第一,我国具有广阔的汽车市场。目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在调整优化城乡结构过程中,给汽车市场到城乡发展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此外,发展绿色经济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经济也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二,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近期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表明国家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没有改变。第三,汽车是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我省对汽车产业高度重视,倾全力支持其发展。这些外部积极因素为汽车产业的跃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合来看,伊通汽车配套基地产业跃升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振兴汽车产业的政策和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实现伊通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的整体跃升。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