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05-04 16:21:00 来源: 县委组织部
吉林伊通:“四个围绕”开创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新格局
年初以来,伊通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突出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小矛盾”“小症结”,以“微治理”为载体,着眼小目标,盯住小需求,着力探索出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伊通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上级部署要求,完善“微治理”制度固本。聚焦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任务要求,结合城乡基层治理《三年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清单,在打破部门间互通壁垒、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健全沟通机制,完善督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群众自治能力提升为根本,以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引导基层党组织自我判定群众反映诉求,多维度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围绕治理重点任务,探索“微协作”机制强基。聚焦“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工作中心,坚持“全员、精准、有效”原则,各部门间一对一指导、面对面对账、实打实考核,化被动“迎检”为主动“推进”。分批次全覆盖抽调乡镇街74名具有执法资格人员,到市监、执法大队等县直部门进行为期1周的跟班学习锻炼,抽调教育、卫生等部门的35名有资质人员组成心理咨询专家组,采取“线上咨询+线下预约”等方式,进行梳理疏导382人次,开展大规模培训7次,有效缓解乡镇街心理咨询不专业不经常问题。
围绕基层社情民意,提高“微议事”能力增效。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全部纳入民主议事日程,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更直接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协调发展矛盾,力争让群众满意。搭建民意收集平台,拓宽群众反映问题通道。搭建民主议事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治理路径。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拓宽各类组织参与渠道。建立“政府引导、村(社区)主导、群众主体、各方支持”的多元化合作机制,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惠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微行动”活动赋能。建立“微”目标,创建省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20个,培育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一户群众。打造“微”阵地。推动全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实体化、功能化运行,分类提升党群服务阵地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治理功能,打造集学习、活动、服务、调解、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党建阵地群”。优化“微”服务。推动村(社区)建立领办代办制度,明确领办代办员,开展“有事您说话”活动,由党员和“两委”干部认领并牵头办理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乡镇(街道)包村(社区)干部组团开展常态化走访活动。探索“微”积分,围绕参加秸秆离田、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量化积分指标,以此作为党员民主评议、村(居)民文明户评选的重要依据。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建立“积分超市”,坚持“一事一记录、一月一盘点、一季度一兑换”,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换商品,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热情。破解“微”难题。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难、自行车棚紧缺、私接电线等问题,加快完善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划分,做好小区电动车充电桩、自行车棚等场地设施新建、检修工作,集中力量整治老旧小区“飞线充电”“入室充电”等危险行为。(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