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伊通:“三个立足”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
立足精准引才,打造招引“新高地”。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黑土地保护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充分调研,精准测算,发挥“人才编制池”疏导作用,结合岗位、编制等实际情况梳理出基层治理专干需求76人(使用“人才编制池”编制34名);开展教育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已完成第1批次引才99人,第二批次20人已进行到面试阶段,进一步优化我县教师队伍结构;落实四平籍学子回引安置工作,确定张佳强为四平籍学子回引(伊通县1人)拟安置人选,通过积极沟通协调,拟安置乡村振兴局并开展档案审查、调转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立足系统育才,搭建培育“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柔性引进专家教授团队,依托省市县科协建立铠绎大樱桃专家工作站、德利农产品专家工作站,并于4月进行了挂牌。开展“院士专家伊通行”活动9次,实现科技项目成果与产业转化。7月,伊通县与吉林农业大学举行人才培养校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开展为期一周的“订单式”农科生暑期专项“文旅融合”实践活动,并积极为伊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3万元,直接扶持就业人数23人,其中扶持肉牛养殖12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万元,发放34家初次创业补贴17万元。开展农业技术“下基层”活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各类网络培训、现场指导服务150余次,培训农民达500余人次,建设玉米新品种试验基地2个,建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试验基地4个,为农业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的平台。
立足用心留才,激发成长“新动能”。制定出台《伊通满族自治县引进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服务办法》,结合我县引进人才培养和使用实际,聚焦重点项目人才、返乡下乡人才、教育卫生人才等群体,着力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通过召开2022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见面会,向20名引进人才介绍了伊通满族自治县基本情况及各单位情况,注重全面培养、重点使用。积极推动各成员单位组织召开人才座谈会197次,全年累计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父母就医等各类问题136个,不断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