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4-01-22 13:55:00   来源: 四平新闻网

努力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干部成长双向赋能——伊通扎实推进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侧记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14151”选育工程和市委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四项工程”,突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这个关键,建立以强基铸魂为根本、实战实训为导向、系统赋能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上持续发力。

  聚焦强基铸魂 坚持系统观念

  伊通满族自治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持续夯实培训保障。系统化规划建设培训阵地。以提升年轻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为出发点,围绕问需、问学、问策、问效“四问调研”,聚焦目标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具体怎么做“三个问题”制定《全县干部素质能力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打造伊通党史馆、毛泽东书斋、BTX培训中心等26个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李红光故居、四烈士墓遗址等4条体验式研学路线,扎实开展年轻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近年来,承接省市县各级干部培训150余批次,培训干部1.2万余人。多渠道选优配强师资力量。选聘83名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组成“实战化”讲师团,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和基层送学提供精品课程库。每月举办“新时代干部大讲堂”,邀请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吉林大学等名校名师,为年轻干部开智赋能。紧贴业务实操,组建课题组,研发模拟法庭、舆情演练、应急处突等实战化课程15门、微课23门,有效解决培训需求与师资水平、课程质量不匹配等问题。

  聚焦实战实训 坚持精准施策

  针对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参与互动性强等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情境践学”定向体悟。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创新应用“研、说、演、比、练、考”六式体悟实训法,通过调研解题、擂台竞赛、演练比看、走访观摩、先锋论坛、风采展示等载体活动,实现以干促学、以干促训、干教融合。仅一期中青班就有39人被提拔重用,占比47.6%。“导师引领”定向帮带。选定84名素质高、口碑好、能力强的导师对新提拔、新录用的年轻干部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帮带,通过跟班学习、跟踪回访、开展测评等机制,快速提升年轻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基层研学”定向实践。依托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沉浸式、案例式、示范式教学,推动年轻干部在“论道”中交流实践案例,增强实践本领。举办“年轻干部”“第一书记”“社区书记”论坛,形成可推广制度成果、经验模板12个。“分段助学”定向突破。推行弹性集中培训机制,分批次分阶段设置时间,分层次分领域设置培训内容,有效破解年轻业务骨干学习集中难、培训机会少等问题。

  聚焦系统赋能 坚持学干结合

  为切实解决好年轻干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实践经验少等问题,深入实施年轻干部“赋能”计划。推行“对标精训”。重点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风险防控、民生建设等主题,举办“短精特”“小班制”“实战化”域外培训班,组织197名年轻干部赴浙江、江苏等7个发达地区开眼界、拓思路。开展“挂职深造”。分批次选派30名乡科级年轻干部到浙江义乌、长春汽开区开展“跟班式”实践锻炼,解决“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问题,前2批10名干部已得到提拔重用。组织“县乡互派”。选派30名优秀副科年轻干部在县直与乡镇之间开展为期6个月的“交叉式”互派学习,解决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工作经历单一,乡镇干部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实施“岗位提能”。先后选派500余名优秀干部到经济发展最前沿、改革攻坚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开展为期3个月的“蹲点式”一线研学,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干部成长的双向赋能、双向促进。(高文慧 金轩伯)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