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5-08-25 11:08:00   来源: 县畜牧业发展促进中心

关于全县上半年畜牧业形式的分析报告

  全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6.13亿元,全市第2,增速3.2%,全市第2,其中牧业产值35.43亿元,全市第2,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98.06%,增速3%,全市第2。畜牧业在一产中占主导地位。全县上半年畜禽养殖量达到1719.07万头只,全市第2,其中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53.06万头、14.1万头、8.89万只、733.37万只,全市排名分别为2、1、3、2 。同比增长-10.36 %、6.64%、6.92%、 0.34%,全市排名分别为5、2、1、1 。蛋量达到4.3万吨,与上年度持平。

  上半年全县猪、牛、羊、禽出栏量行业数据分别削减32.28万头、15.92万头、2.79万只、439.19万只,削减部分占行业数据的37.83%、53.03%、23.91 %、37.46 %。

  一、牧业生产

  (一)猪

  上半年,全县生猪养殖量为95.06万头,全市第2;全县生猪出栏量为53.06万头,全市第2;增幅-10.36%全市第5。

  (二)牛

  上半年,全县牛养殖量为45.54万头,全市第1;增幅-1.99%,全市排名第2。全县肉牛出栏量为14.1万头,全市排第1。

  (三)羊

  上半年,全县羊养殖量为16.03万只,全市第3。增幅10.26%,全市第1。全县肉羊出栏量为8.89万只,全市第3,增幅6.92%,全市排名第1。

  (四)禽

  上半年,全县家禽养殖量为1550.99万只,全市第2,增幅-1.34%,全市第2。全县家禽出栏量为733.37万只,全市第2,增幅0.34%,全市第2。

  (五)禽蛋

  上半年,全县禽蛋产量为4.3万吨,全市第1。

  二、存在问题

  1、生猪拉低畜牧业产值。我县是全省生猪调出大县,生猪出栏量由省国调队根据规模养殖场上报数据及生猪样本户点调数据核定全县生猪出栏量后直接反馈到四平国调队。其中,规模养殖场出栏数量以上报实际数据为准,即上报1头算1头;散户出栏数量以全县183个点调户点调数据,按照权重来计算出全县散户出栏数量。

  2、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从年初的8.6元/斤下滑到目前的7.1元/斤,加上占养殖成本65%的饲料价格上涨,出栏一头体重130公斤的育肥猪平均盈利从390元下降到80元。面对动荡的市场行情,部分养殖户选择停养避免损失,导致生猪出栏量下滑,进而影响整个畜牧业产值。

  3、能繁母猪保有量偏低。2024年末,我县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72万头(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降至3.91万头(统计数据),下降了17.16%。通常,能繁母猪数量变化不超10%,大幅下降意味着发生动物疫情或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能繁母猪被淘汰。需强化指导和服务,提高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延缓能繁母猪淘汰数量,提高补栏数量。

  4、是畜禽备案规模场数量少。我县按照行业标准,畜牧养殖场达到500家,但按照统计标准,畜牧养殖场只有133家,导致畜牧产业支撑因素不足,在统计反馈数据时存在大幅削减问题。

  三、下步措施

  1.减少183样本户中存栏为0的数量。183个样本户,一季度末在养43家,停养140家。二季度,经过多次走访动员,目前在养61家,停养122家,其中停养有圈舍30家,无圈舍92家。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发动停养有圈舍的样本户,特别是权重较大的营城子村(权重156.315)和张家岗子村(权重127.429),全面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政策,安排资金106万元对补栏、扩栏能繁母猪的中小养殖场(户)给与政策补贴,预计在三季度将再新增18家样本户复养,上报加权后存栏将达到42.24万头,同比增长62.21%,出栏将达到21.18万头,同比增长29.07%。力争在三季度把生猪产能拉动回来,减小削减比例,实现正增长。

  2.强力推动高品质畜禽养殖发展。我县二季度上报梅花鹿及鹿产品产值为2.96亿元,为畜牧业产值增长拉动作用很大。将继续支持养殖企业和大户扩大梅花鹿养殖规模,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对高品质畜禽养殖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户发展林蛙等经济动物。

  3.完善与统计部门数据互通机制。保证样本户数据及时更新,减少上报数据削减幅度。上半年,我县生猪183个样本户及生猪养殖场按照上报数据及加权推算,存栏只能达到35.74万头,出栏只能达到39.12万头,经与省国调队数据互通及协调,反馈我县生猪存栏42万头,出栏53.06万头,效果比较明显。

  伊通满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促进中心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