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13年12月16日,县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与长春化融合发展、打造长春市最美卫星城和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民族优势,作出了建设“三大基地”的重大决策。“三大基地”,就是面向长春,建设配套工业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三大基地”建设,为深入推进伊通新一轮振兴发展、加快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振兴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为使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找准坐标、狠抓落实,本网站特别开设“三大基地建设”专栏,在为我县新一轮振兴发展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的同时,也使广大网友全面了解伊通在“三大基地”建设中作出的战略部署、取得的辉煌成果,真实反映全县上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县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到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伊通自然景观别致、地形地貌复杂、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山水旖旎秀美,构成了伊通特有的神奇、古朴、瑰丽、壮观的旅游资源特色。境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90余处,总面积达到33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大孤山、南山、牧情谷、绿色生态园、满族博物馆、火山展览馆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景区6处、景点40余处,相继推出自然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养生、农家乐等系列旅游产品,并规划辖区5个重点区域,现有4A级景区(点)2处(满族博物馆、牧情谷)、3A级景区(点)2处(大孤山、南山景区),有5家国内旅行社(分社),12家旅游餐饮住宿定点服务单位,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基地1处。
休闲度假旅游基地重点发展“五区一带”。“五区”即以体现满族文化、突出满族特色为目标,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逐步形成以打造满族民俗风情、宗教朝圣为主题的中部旅游区;以观光娱乐为主题的东部旅游区;以火山温泉养生为主题的西部旅游区;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南部旅游区;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北部旅游区。“一带”即伊通河环境景观控制带。
如今,全县正在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做大旅游文章,逐步形成温泉度假、民俗体验、观光农业协同发展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全力将伊通打造成为四平乃至长春等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