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伊通的经济发展成果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千方百计保运行、抓项目、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较2016年同口径分别增长50%、11.3%、7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分别增长37.9%、46.4%。五年实施重点项目3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个。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66.3亿元。40个总部经济项目成功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9.02亿元,年均增长23%。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可承载全县75%以上产业类项目。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28名晋升到22名。
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稳增长、提质量,产业升级日益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7:4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88.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92万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884个、1801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49个,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175家。营城子镇黄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推进,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畜牧业养殖大县、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动能持续优化增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209户和32035户。铠绎农牧业、永春米业等3户企业被评为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亚泰伊通水泥、立新汽车配件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收入累计实现17.32亿元,年均增长13.6%。伊美生态园被评为吉林省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我县荣获“全国特色旅游名县”称号。物流电商加速提质,村屯通达率达到100%,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求创新、优环境,发展活力持续彰显。政府系统机构、城市执法体制、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全部完成,运转效率大幅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通过国家验收。县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实训基地,成功孵化企业18家。认定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7个、省级“乡里农创园”1个,被评为全国创业创新示范县。“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化,政务大厅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伊通模式”被全省复制推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284户。兑现企业奖补资金达7071万元。为企业减税降费8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