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复
关山复(1915—2010),男,满族,生于1915年3月24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家乡人,大学文化。
关山复少年就读于伊通县二旗小学,毕业后赴沈阳市读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于是1933年秋考入北平东北大学俄国文学系(翌年更名为法学院边疆政治系)。
1935年投身革命,加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并参加了“一·二九”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自1936年起先后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平北区区委书记。同时,兼任中共东北大学支部书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队部秘书(中共党团成员)。
1936年,为抵制国民党另立东北大学以分化瓦解抗日力量的阴谋,同邹素寒等组织策划并指挥震惊全国的“护校赴京(南京)”请愿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1937年夏,毕业于北平东北大学法学院。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曾任豫北新乡第六战区司令官(冯玉祥)公署民运部中共支部组织委员会和太行山东北抗日游击纵队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支部书记。1938年起,任中共武安县委书记,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副秘书长。1940年到延安,为中央社会部训练班第七期学员和中央党校第一部、第二部学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开展工作,任中共伊通县委宣传部部长。自1946年起,先后任吉林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德惠县县长、吉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吉林省政府中共党组成员。
1950至1954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办公厅政法处处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战线工作部秘书长、副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4年起,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秘书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60年,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局宣传部部长。
在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时,创办了东北文史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文史研究学术骨干。
1964年秋,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共党组书记、副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66年夏先后被停职“批判”,入“干校”劳动。1972年秋,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业务行政领导小组组长,不久以“复辟回潮”罪名,再次被停止工作。
1977年恢复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党组成员。
自1978至1995年12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党组成员、秘书长、副检察长、顾问。
关山复先后为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此外,还被聘任为全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顾问和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顾问。
1996年1月,离职休养。离休后,继续担任着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